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 > 信息公开 > 规划建设 >
会昌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会昌县教育事业发展 “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7-09-06 10:50

 

 

 

 

 

 

 

会府发〔20167

 

 

会昌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会昌县教育事业发展

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县直(驻县)各单位:

    《会昌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纲要》)已经县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2016415       

会昌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兴县,全民有责。十三五时期是我县教育提质进位的关键时期,面对新常态和前所未有的机遇及挑战,围绕加快推进产业强县、教育兴县、旅游旺县、城建靓县、民生固县发展战略,为建设风景独好新会昌努力,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更加突出。我县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师资结构性矛盾突出,教学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共同心声。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推进教育优先发展、均衡发展,充分结合会昌实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四个全面发展战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围绕实现两个全面、一个基本,即到2020年,全面实现学校标准化办学,全面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应用互联网+”思维,建设智慧教育、数字校园,提出以下规划文本。

第一部分  发展基础与面临的形势

一、基本概况

十二五末期,全县共有中小学校246所,其中小学215所(完小75所、初小67所、学点73所),初级中学20所,完全中学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普通高中2所,职高3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各级各类托幼机构342所,在园幼儿18376名。其中公办园(含小学附属幼儿班)124所,在园幼儿4837名;民办儿园218所,在园幼儿13539名,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县在校中小学生84108人,其中小学42705人,特教学校学生56人,初中29038人,普高9502人,职高2807人。全县有公办在职教职工4700人,其中,小学教师2245人、初中教师1789人、高中教师476人(含职高116人)、公办幼儿园教师74人、进修学校29人。2012年,我县成为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县,2013年,我县教育发展以高分通过省政府教育督导综合评估, 并被省教育厅授予赣州市首个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荣誉,2014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试点县。

二、十二五教育发展基本情况

——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十二五以来,利用农村小学闲置校舍改扩建幼儿园、增设附属幼儿园,启动了19个乡(镇)公办幼儿园建设工程。建成赣州市第一所村级公办幼儿园周田镇下营村幼儿园,启动会昌幼儿园提升改造为省级公办示范幼儿园项目。2013年,我县被财政部、教育部列为江西省首批中西部地区农村偏远地区学前教育巡回支教工作试点县。通过特岗计划、省招聘、定向培养等方式逐年招聘补充幼儿教师。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公办示范、多方参与、方便群众的学前教育办学格局。

——农村薄弱学校改造扎实推进。十二五以来,共争取校舍建设资金4.3亿元,大力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食堂改造、教师周转房建设、教育园区建设等项目,实现了周田两校、珠兰示范学校、县职业学校整体搬迁,新建县第三小学、第三中学、第四小学、第四中学和特殊教育学校,建成农村教师周转房180套,改造农村学校食堂(伙房)162所,新建及改建校舍22.5万平方米,拆除D级危房16.65万平方米,基本消除D级危房。争取图书、教学仪器、音体美器材、班班通、电教设备等资金4361万元,全县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水平得到提高,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教育经费投入持续增加。1)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逐年增长。201141706万元,201257370万元,201360818万元,201463254万元,201568328万元,五年合计 291476万元。(2)预算内教育财政拨款逐年增长。201140797万元,201255985万元,201356640万元,201457498万元,201557938万元,五年合计268858万元。(3)义务教育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达到省定标准。特教:2012年、20133000元,20144200元,2015 4500元;小学:2011年、2012500元,2013560元,2014年、2015600 元;初中:2011年、2012700元,2013760元,2014年、2015800元。

——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实施《会昌县教育发展五年(2011-2015工作规划》,启动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建立校长教师交流常态化机制,落实每年不低于生均公用经费5%的教师培训经费,建立与华东师大对接机制,建设教师周转房,建立教师绩效考评机制,表彰教书育人楷模等来提高教师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积极推进课堂和课程改革,落实学前教育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寄宿生生活补助、普高(含民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中职免学费及助学、高考入学政府资助、生源地贷款、社会爱心资助等学生资助项目,着力解决学生家庭因学致贫、因学返贫的问题。通过系列措施,师资水平明显提升,教师待遇显著提高,尊师重教氛围更加浓厚,学生体质明显增强,学生辍学逐年减少,营造了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教育发展更加均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十二五期末,我县中、高考质量摆脱了长期落后的困局。

三、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1.“十三五时期,我县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进入攻坚克难、持续发展阶段。

——农村学校基础设施仍然薄弱。十二五期间,我县大力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40%左右农村学校达到了标准化办学条件,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仍然有近三分之一学校达不到基本的办学条件。现有农村校舍中,近50%的校舍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的砖瓦、砖木房屋。大部分农村学校校园面积狭小,生均校园面积少,近70%的农村学校连简易运动场也没有,无法保证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学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需要。教师和学生住房严重不足,不少学校2—3名教师挤住一个房间,有的学校因住房不够,部分教师租住民房;60%的住校生睡大铺、睡通铺,一个寝室(原先的教室)住四、五十个学生,麻州、筠门岭、西江近一半学生在校外租房住宿。学校食堂、厕所不能满足需要,部分农村学校只有简易的厨房伙房,没有食堂,有的农村学校把简易的厕所建在学校外,安全隐患大。多数农村学校用水困难,用山泉水或地下井水,没有用上自来水,没有垃圾处理场所。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仍然紧缺。部分农村学校仍然是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材说到底的现状。功能教室缺乏,还有三分之一的农村初中没有理化生实验室。只有村完小以上的学校才有远程教育接收机,30%的农村学校连基本的电视机都没有,全县中小学仅有计算机2300台(按规定生机比是初中生15:1,小学生25:1、高中生6:1,分别需要初中1100台、小学1057台、高中1224台),80%的学校因教室不够挤占了计算机教室、实验室等其他功能教室。农村学校图书缺额大,全县中小学仅有图书80万册,生均不足9.8万册(按规定小学15/生、初中25/生、完中30/生、高中35/生),图书资料主要集中在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大部分农村完小以下学校没有图书资料、没有阅览室。目前仅有20所学校的715个班级装备班班通教学设备,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设备74套。

——校长、教师结构不优,教育理念仍然滞后。校长办学理念滞后,改革意识不强,创新能力较弱,难于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第一学历偏低、职称低,尽管教育局每年都要组织各种各样的培训,但由于历史欠账大,相当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水平低下,校长、教师缺乏领军人才,课改推进难度较大,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严重影响了我县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县城大校额、大班额现象突出,校建任务仍然艰巨。由于城镇化步伐加快,家长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城区学生急剧增加,大校额、大班额现象仍然严重,大班额、超大班额导致教师工作任务重,课堂效率低。十三五时期城区学生将持续增加,县城大校额、大班额现象将更加突出。随着全面实施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城区教育资源紧缺问题更加突出。

2.“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发展机遇。

——十八届五中全会,为十三五规划指明了方向。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发展学前教育,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完善资助方式,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指明了我县深化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

——县委、县政府教育兴县战略的实施,为全县教育加快发展提供了顶层设计。两区人才计划实施,教育综合领域改革试点县,为会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创新动力。国务院《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将进一步改善教师工作生活待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教育精准扶贫的实施,彻底解决了学生因贫辍学、因学致贫返贫的问题。我县教育步入了加快发展良好机遇期。

——充分享受改革红利。我县教育在硬件建设、管理体制、学校布局、教育结构、师资队伍等各种教育资源要素合理配置,审计署、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的挂点支持,华东师大的对口支援,积极探索第三方评价工作机制,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模式,深化改革将成为我县教育协调发展的强大引擎。

——苏区振兴发展、赣州市首个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全省首批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试点县,我县教育将得到更多的政策、人力和财力支持。

 

第二部分  总体战略

一、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四个全面发展战略、五大发理念,紧紧围绕江西省教育综合领域改革试点县的要求,按照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切实办好特殊教育、大力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思路,应用互联网+”思维,建设智慧教育、数字校园,努力办社会需要、人民满意、充满活力的教育,实现教育兴县发展战略目标。

二、基本原则

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原则,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要求,把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作为核心任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重大发展项目实施为平台,尊重教育规律,坚持依法治教。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2020年,全面实现学校标准化办学,全面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质量进入全市中上水平。2017年接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

(二)主要目标

——互联网+学前教育,提高保教质量。积极实施第二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做好第三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重视发展儿童早期教育。规划新建两所城区幼儿园;通过奖励、购买服务等形式扶持一批普惠性、民办性幼儿园,为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配备必要的教玩具和生活设施。新建110个学前教育巡回支教点。办好196所农村学校附属幼儿园(学前班),在富城富东、长岭、洞头官丰、晓龙桂林等人口密集的区域和常住人口2000人以上的行政村规划建设公办幼儿园。农村边远地区入园难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到2020年,全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全县幼儿园专任教师合格率达75%以上,持幼儿教师资格证人数达到60%以上。运用互联网思维,建立学前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平台,全面提高保教质量。

——互联网+基础教育,实现站前列目标。2020年,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100%,巩固率分别达到99.8%98.5%以上。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6.4万人(初中2.1万人、小学4.3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2%以上。普通高考录取率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高考万人比本科录取率等主要指标进入全市中上水平

——互联网+职业教育,建立产教融合体系。2020年,建成1校企一体化生产实训示范基地,建立1个国家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1个省级重点专业和3个市级骨干专业。把县职业技术学校办成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达标学校,把珠兰示范学校职高部办成农村教育改革示范学校,积极稳妥探索农科教结合的办学新路。全县中职学校在校生达到5000人以上,基本形成产教融合、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互联网+成人教育,夯实终身学习基础。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继续抓好实用技术培训、岗位培训和农民工短期培训,基本形成普教、职教、成教三教统筹、协调发展的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形成有特色的电子商务培训平台,每年培养1200名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800名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复合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互联网+硬件建设,办学条件标准化。抓好全面改薄、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普通高中优质资源扩容工程等平台建设,全面实现城乡学校标准化办学。各级各类学校的校舍、图书、教学仪器设备、教育技术装备达到全省《江西省普通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标准。到2020年,预计投入4.02亿元,新改建校舍22.69万平方米,完善学校运动场、围墙、校门、改厕改水等设施。全县学校消除C类危房。建立全覆盖的校舍信息管理系统。

——互联网+人才培养,建设四有教师队伍。全县小学(公办幼儿园)、初中、高中(职高)教师的学历合格率逐年提升,根据专业需求引进优秀师范大学毕业生补充到教师队伍。到2020年,学历达标分别达到小学(公办幼儿园)100%、初中99%、普高98%、职高90%,其中学前教育教师60%达专科学历,小学教师45%达本科以上学历,初中教师70%达本科以上学历,高中有10%达研究生学历(学位)。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70%以上。培养市级以上名优校长10名以上,县级名优校长20名以上,市级学科带头人60名,市级以上骨干教师300名,县级学科带头人350名,县级骨干教师500名。新补充的小学教师全部达到专科以上学历,初中教师基本达到本科学历,高中教师达到本科及以上学历。

——互联网+教育资源配置,学校布局合理均衡。根据城镇化发展需求,进一步完善学校布局,建立信息化教育管理系统,乡(镇)重点办好初中、中心小学,逐步将洞头、富城、庄埠、永隆等乡中心小学和初中整合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提高边远山区的办学效益。扩大城区学校学位,对黄坊小学、水西小学、中山希望小学进行扩容升级改造,成为县直小学的联盟学校。新建县第五中学、月亮湾省级示范幼儿园、城北省级示范幼儿园、早期教育中心等一批学校、托幼机构。

——互联网+现代教育技术,建设智慧教育、数字校园。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备,投入0.89亿元,信息化教学实现全覆盖,建设智慧教育、数字校园。全县中小学校全面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大力推进教育城域网建设。全县校外教育网络覆盖面达到80%以上;建立教师信息化教学技能水平培训和等级考核制度,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互联共享。

 

第三部分  发展任务

一、加快发展学前教育

(一)落实政府职责。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重点实施乡()人口集聚区域和常住人口2000人以上行政村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城区月亮湾、城北民办省级示范园建设项目和早期教育中心建设项目,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建立公、民办幼儿园优质资源共享平台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资助提高到每生每年1000元标准。

(二)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在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民办幼儿园的同时,充分利用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后富余的教育资源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重视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规划建设一所早教中心,鼓励和支持多种形式建立婴幼儿早教指导服务机构,为婴幼儿家庭提供科学幼儿指导和咨询服务。

(三)加强学前教育管理。建立全覆盖的学前教育指导、服务、监管系统,规范办园行为,完善学前教育管理办法和办园标准,建立幼儿园准入制度。完善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完成公、民办幼儿园教师轮训制度,建立幼儿教师考核评价和退出制度,提高幼儿保教工作水平,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对辖区幼儿园的示范指导作用。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建立幼儿园督导评估长效机制,防止学前教育学科化、小学化倾向,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二、均衡发展义务教育

(一)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适应城乡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办好必要的教学点,方便学生就近入学。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乡(镇)中心小学、初中、公办幼儿园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平台。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采取必要措施,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就学困难等原因而失学,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5%以上。

(二)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改善我县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争取统筹安排资金约2.92亿元,改造94所义务教育学校,规划新建校舍16.12万平方米。配备图书40万册,配备计算机0.59万台,村小、教学点配备便携式教育信息化设备,十三五期间,将文武坝中山希望小学、黄坊小学、水西小学扩容改造,增加学位2000个,满足城镇化发展需要。把条件成熟的中心小学和初中整合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形成45%在县城、40%在乡镇中心学校、15%在村小和学点的合理布局。

(三)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围绕立德树人要求,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开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探索综合实践课程。加强教学管理,优化教学过程,形成完善的管、办、评分离的教育评价模式。大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保证中小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锻炼时间,努力提高学生体育艺术素质。积极探索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思想品德、文化知识、创新能力、身心健康综合评价体系,推动素质教育发展。

(四)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深化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实现教师由校管校用县管校用转变。完善县域内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交流、中心小学与村小学、教学点交流轮岗工作机制,采取小学分学区、初中分片区、骨干教师下沉一级的方式,通过岗位竞聘、行政指导、学校推荐、自愿支教等形式有序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到2020年,新任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应有在2所及以上学校(含教学点,下同)工作经历,评选特级教师、名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工作时间不少于3年。

三、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一)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施普通高中攻坚计划,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含职、普高)毛入学率达到92%,高中学生数预计达到1.8万人,把会昌中学办成省优秀重点高中,把会昌三中、会昌四中办成特色高中。大力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投资约1.1亿元,新建第三中学、第四中学学生宿舍、食堂、运动场,完善其它校园设施建设。新建会昌第五中学,形成结构合理的高中布局,满足基本普及高中教育的需求。

(二)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围绕高考考试、录取改革要求,全面落实课程改革标准,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促进学生全面和个性化发展。建立学生发展规划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心理健康、学业和人生规划等多方面的指导帮助。应对高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高中课改工作,全面改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切实提高教师综合素质,适应改革发展需要。十三五期间,会昌高中阶段教育质量进入全市中上水平,打造若干个全市骨干学科。

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一)建立产教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围绕我县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需要,建立与华达昌、五丰、氟盐化工和旅游、电子商务、现代农业、果业等主导产业相适应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机制。十三五期间,把县职校办成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达标学校,把珠兰示范学校职高部办成农、科、教结合、三教统筹改革示范学校。

(二)创新职业教育发展内涵。开展职业教育进企业和企业文化进校园双进活动,让广大师生了解企业发展,企业员工了解职业学校发展情况。建立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与学校领导、骨干教师相互兼职(课)制度。支持职业学校与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合作,联合招生招工、共同教学实训、推荐接收就业,共建订单人才培养机制。

五、切实办好特殊教育

不断完善特殊教育体系。扶持办好特殊教育学校,新建特殊教育学校康复大楼。以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为重点,采取特殊扶持和帮助的政策,切实保障盲、聋哑、智障和其他残疾儿童、少年弱势群体接受公平教育权利,确保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80%以上。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采取措施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在优秀教师表彰中提高特教教师比例。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的资助力度。逐步实施残疾学生免费接受高中阶段教育。

 

第四部分  保障措施

一、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一)推动学校办学体制改革。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以增强学校办学活力、提升办学质量和提高办学效益为目的,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的办学格局,促进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有序竞争,共同发展。促进社会教育培训健康发展。鼓励社会力量以适应社会需求和市场调节为原则,兴办各类非学历的成人继续教育、专业技能培训、业余文化培训和教育培训咨询等机构。

(二)完善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深入实施以法治教、依法治校,健全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完善校长任职条件和聘用及管理办法。实行校务会议、教职工代表大会、校务公开制度,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中小学建立家长委员会,建立完善的管、办、评工作机制。

(三)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按照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各级各类学校培养创新人才,有利于维护教育公平公正的原则,根据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不同的培养目标,完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免试入学原则,进一步完善初中就近免试入学办法。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立教师补充机制,严格执行教师准入制度,按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原则配齐教师,满足教师专业化和课程改革需要,不断优化教师结构。落实教师资格证定期登记注册制度。制定优惠政策,大力培养特级教师、省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根据学科需求重点引进硕士以上研究生、师范大学一本专业优秀毕业生,着力解决普及高中教育师资紧缺的问题。每年按教师总数的2-3%安排学历提高培训。实施国培、省培计划,办好教育学会、每月名师讲坛,全员参与岚山读书活动,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广大教师热爱岗位、热爱学生、热爱事业。完善全县教师师德考核及奖惩办法,建立师德档案,树立师德典型,落实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完善学生和家长评议教师制度。将师德师风表现和奉献敬业精神作为教师考核、聘用和评价的重要内容和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按规定及时辞退师德师风表现差、社会影响较大的教职工。坚决查处考试违纪作弊、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编造传播谣言中伤他人、赌博等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违反法律法规、党风政纪的,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三)完善教师激励和培养机制。完善教师培训制度,落实不低于生均公用经费5%的教师培训经费,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对教师实行五年一轮的全员培训。实施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建立名师、名校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动态管理、权责结合的管理机制。依托华东师大的对口支援,分批次每年安排200名骨干校长、教师到华东师大及其附属学校跟岗培训。通过自主研修、科研提升、专家引领、团队打造等途径,争取到2020年培养至少2名省特级教师,省、市、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达到在编教职工的25%以上。

(四)提高教师待遇地位。落实国务院《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每年教师节表彰2名教书育人楷模落实,任教满30年教师和在乡村学校任教满20年教师荣誉制度。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边远地区学校工作的教师,发放特殊岗位津贴和农村教师岗位津贴、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补贴。建立其职称聘用保险箱制度,即在边远山区学校工作15年以上的教师职称聘用不受岗位职数限制。大力宣传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县、乡(镇)政府每年表彰一批三优教师、支教助教和尊师重教先进典型。十三五期间,新(改)建教师周转宿舍500套,出台农村教师在县城购买商品房财政补贴制度,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

三、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

大力推进教育城域网建设,加强县教育局门户网站建设,实现与各级互联互通的县级城域网平台。完善全县教育电子政务系统规范化建设,逐步实现电子公文会签审批、机关公共事务办理、学生学籍成绩管理、图书借阅管理、教职工工资查询等功能一体化,全面实现办公自动化和办公无纸化。按照省定标准,分期实现全县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深入推进智慧教育数字校园建设工程,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全县中小学校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优质教学资源实现城乡全覆盖。中小学师机比、生机比达到省定装备标准,全县中小学校全面完成班班通建设任务。建立各年龄段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等级考核制度,信息技术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广泛应用,把教师信息化应用列入三优评选的重要依据,实现信息化与教育改革的深度融合。

四、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抓好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增强学生体质,科学安排学习、生活、锻炼,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开展足球进校园活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建设会昌中学、会昌二中、实验学校、第三中学、第四中学、第三小学、第四小学、周田中心小学、周田中学、珠兰示范学校、庄埠初中、庄埠中心小学、西江中学、庄口初中、筠门岭初中等15所足球特色学校。制定《校园足球十三五规划方案》,各学校把足球引入体育课教学内容,成立校园足球队,培训足球教练,积极举办校际足球比赛,普及校园足球运动。到2020年,全县15所学校入围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会昌县争取进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行列。实施好营养改善计划,改善学生体质状况。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建立健全新课程改革的监测、评价、反馈机制,保证新课程改革有效推进。完善学生成长记录,做好综合素质评价。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健康阳光、自主自立、努力成才。

五、大力实施教育精准扶贫

优先支持贫困村发展教育。加快建设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食堂,积极安排、整合资金为贫困村小学、教学点添置厨房设备,完善供餐条件,确保88个贫困村学生吃上营养午餐。加大贫困村的教师调配力度,积极动员优秀党员教师、年轻教师、骨干教师到贫困村学校支教。将学前教育贫困生资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000元,并酌情减免学杂费。对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在上级规定的基础上每人每年增加500元。将考取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贫困生政府资助金标准,每人每年由5000元提高到6000元,落实大学生生源地贷款政策。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让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都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乡(镇)小学逐步建立留守孩成长乐园,乡(镇)中心小学建设少年宫,面向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开展多种形式的免费培训。

六、保障教育经费投入

(一)加强教育经费监督管理。建立法人学校廉政防控体系,完善学校经费管理制度和使用效益评价、考核机制。完善学校资金管理办法,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和资金使用管理。完善校财局管制度,充分发挥教育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对公共教育经费分配和使用全过程的监督与审计,实行学校财务、固定资产审计前置制度,把校长离任审计、任中审计与聘用结合起来,提高经费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加强学校后勤管理,探索中小学后勤社会化经营管理模式。坚持勤俭办学,严禁铺张浪费,建设节约型学校。

(二)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依法加大政府对教育的经费投入。确保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有明显提高。严格按照教育法律法规的规定,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入分配要体现法定增长要求。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教育经费拨款的增长要高于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2个百分点以上,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生均教育费用逐年增长,确保财政用于教育的专项经费逐年增长。城市维护建设费收入中提取10%用于中小学校校舍维修。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3%2%足额征收教育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专项用于教育事业。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土地出让收入扣除规定支出后,按余额的10%计提教育资金用于教育设施建设。政府公共投入中要明确一定比例用于教育。闲置学校土地、校舍置换拍卖所得收入除扣出让成本费用外,由财政等额用于支持学校建设。实行学校校舍建设行政事业性收费全免和服务性收费减半收取。

(三)健全学生资助体系。结合教育精准扶贫,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学校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建立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体,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普通高中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和免学杂费政策。

七、全面推进依法治教

(一)依法行政依法治校。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教的具体要求,探索管、办、评分离机制。大力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全面依法行政,规范教育行为,维护教育秩序。及时查处违反教育法律法规、侵害受教育者权益、扰乱教育秩序的行为。进一步规范学校制度建设,促进学校正确行使办学自主权,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健全民主监督体制,完善学校内部调解制度,保障师生和员工的合法权益。

(二)健全教育督导制度。完善教育督导管理体制,切实加强专职、兼职督学队伍建设,建立督学选拔聘任、资格认定和培训等制度。强化督政督学职能,坚持监督和指导相结合、监测和评价相结合,深入开展对县级政府综合性教育工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素质教育等方面的督导评估,开展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督导检查。建立和完善教育督导结果公告制度、表彰奖励制度、问题处理与反馈制度、限期整改制度。

八、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一)完善教育工作领导机制。建立各乡(镇)党委、政府每年至少听取一次教育工作汇报制度。定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报告教育工作情况、向同级政协通报教育工作情况。建立和完善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县直单位联系学校制度。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共同促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

(二)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培养和选拔任用学校领导干部。加大学校领导干部培养培训和交流轮岗力度。加强学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和活动方式,认真解决基层组织建设实际问题,建立健全学校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和创新学校工青妇、少先队和学生会工作。

(三)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数字校园创建活动。重视解决好师生员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运用互联网+”,构建学校安全网上台账和管理平台,实行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健全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妥善化解处理各种不稳定因素。明确部门职责,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和责任制度。加强师生安全法制教育和防险避灾培训演练,提高预防灾害、应急避险和防范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加强校园和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为师生创造安定有序、和谐稳定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附件:1. 会昌县十三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目标

2. 会昌县十三五期间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规划表

3. 会昌县十三五期间普通高中攻坚计划规划表

4. 会昌县十三五期间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规划表

5. 会昌县十三五期间全面改薄项目学校投资规划表

6. 会昌县十三五期间足球特色学校进度规划表

7. 会昌县十三五期间教育事业规划重大项目表

 

会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415日印发